Skip to content

自动化系毕业手册 DA-GRAD

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我与无数我的同侪们相似的,经历了无数的茫然,无奈,失落,低谷,失败甚至是哭泣。低落之际,总是很难不叹息——我的本科生活是否本可能用一种更具意义的方式度过?

和无数人一样的,我也被上交生存手册 深深影响过,书中畅言,“国内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不是濒临崩溃,而是早已崩溃”。这篇2008年写成的序直到2023年仍旧是知乎上的互联网嘴替,15年间本科教学的境况似乎没有质的改善。这里我们无意继续抨击国内的本科教学以图口舌之快,也无意讨论这种风格本科教学的成因。我们只能面对这样一种惨淡的现实——清华的本科教育似乎像是另一种高中生活,繁重的培养方案之外,是每个人同质化的生活:绩点,排名,科研,社工...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被这些指标规训。我们似乎很少讨论“我们要怎样有意义的度过我们的本科生活?我们要如何幸福的生活?以及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特质的人?” 所谓的人文氛围似乎止步于阳春白雪的艺术表演,门外留下的是上千从高中踏入大学校园的不知所措的小孩们。

究竟什么样才算“成功”的本科生活?是直博本校,拿到四大的phd offer,还是找到高薪的工作?除去这些成功,本科生活的“成功”或许至少还应该包括人格的独立,思想的健全,一些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朋友,能支撑自己的亲密关系,自洽的价值观,认识真正的自我,以及在反对的声音中坚持自我的勇气…… 因此或许我根本不认为哪种生活更“成功”,或许衡量这四年的唯一指标只是你是否幸福的在清华生活中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我和这个社区无意去定义一种“成功”的本科生活。换言之如何“成功”的度过本科,正是这个社区讨论的话题,而每个Alumni亲手用自己的四年本科生活作为回答。

在毕业的尾巴我很感动的被2023年清华招生宣传片吸引,明明是拍给incom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的故事,却让我在毕业季万分触动。我曾和好几位好友讨论这段短片,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狗尾续貂,直后来弄清楚柏拉图洞穴寓言,才体会到学生导演的巧思。短片的主人公找到热爱的事业还是没能走出时间循环,能帮助她走出循环的,是作为囚徒放弃沉溺于虚假的影子,主动走出洞穴直视真正的光亮,找到自己真正value的东西。回到清华生活,在我的理解中,学生导演意指本科的意义理所应当不只是在有点虚伪的GPA体系里拿到鲜亮的GPA,拿到奖学金或者毕业后的好offer... 正是那些虚头巴脑的,无法量化的成长才是本科教育的意义。GPA之类“世俗的成功”是墙壁上的影子,背后琢磨不到的,难以量化的品质对于本科教育而言才是真理的光亮。

作为曾经的社工体系的一员,我曾经无数次希望学校和院系能承担引导本科生发展的责任,又无数次失望和绝望。万幸的是在这样的本科生活中我得到了相当多学长学姐的帮助,让我钦慕的前辈和朋友们总在关键时刻愿意帮我走出泥沼,这无疑是我本科生活里最最珍视的记忆。而CS自学指南 by Yinmin, 清华大学飞跃手册以及Open CS Application by Flash已经提供了非常优秀的开源范例,提供了如何通过自学等方式来对抗这个不完全健康的评价体系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培养体系。过往的经历都激励着我建立当下这个半开源社区,来帮助还在这座园子的学弟学妹,帮助难舍难割的自动化系。不同于开源社区,我们希望这个社区能在自动化系增加更多的联结,更好的保护贡献数据的同学们的隐私,以及在狂风巨浪的舆论环境中帮助这个社区更长远的生长下去。希望曾经的THUer的故事能够同样的鼓励到学弟学妹,不仅能找到热爱的事业,也能找到关于“怎样有意义的度过本科生活和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答案。最后希望大家能大胆reach out去联系感兴趣的学长学姐约时间聊天,祝大家都能在毕业那天发自内心的觉得:“我找到了热爱的事业!我的本科生活每一天都充满意义!我找到了作为人的意义!”

Qihang Opinions are my own 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2023.10.07

投稿方式

有意分享录取案例或者对于网站有改进意见的朋友欢迎发送邮件至:“anchor-zhang@outlook.com”